我们都应该看看发生在医院的真事
我学医科出身,也做过很短时间临床医生,现在回头来看过于优柔与感性很难做一个好医生,或者说是至少要用坚强的盔甲来护住内心的悲悯与感性。不说自己的见证,回忆起总是会有触到心痛的感受。毕竟医院还是区别于健康人聚焦的场所,目光所及都是在寻找希望的人,这里也是人性冲突碰撞最多的地方,当然也是闪耀着人性之光辉的地方;如果普通人想要了解医院的真实故事,顶好是来看当事医生们从不同角度的记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普通也应该看看医院每天在发生的事件,或许能唤醒个人的同理心和悲悯。
《唯有医生看透的人性》算作是医院病房生死录的集结,来自于全民故事计划。著书的作者是来自于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有急诊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妇产科护士、救护车跟车护士等。全书以二十三个真实故事,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也是最真实的一面:活着,难也不难,但也要勇敢的活下去,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在这个世界上依然还有可能比你当下的难更难以名状的人们在勇敢的活着。
医务工作者,是所有医疗工作的参与者、观察者,他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病患的疾病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疏导患者和家属的情绪问题;因此,在医疗干预的过程,已经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解决单一问题的过程了;所以说为什么会有唯有医生看透人性这一说法,他们所面对的治疗事件,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患者一方,还有医生自身的感受也是会融合进这样的治疗过程中;这就是我说的,好医生应该有能够护体的坚强盔甲来保护自己的情感和悲悯,以此能够在有同理心的情况下,做出科学而理性的治疗决定及方案。因为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医生是专业的、患者及家属是感性的,医生是做分析、判断、做科学方案的人、患者及家属更多的是配合、接受和顺从的人,患者和家属从医生那里获取希望、医生在他们眼里是救命的天使;但是天使也有爱莫能助的地方,所以,好医生能否从事件中抽离出来,做出更客观而冷静的判断是尤为重要的;就如这本书里记录的故事,我们除了能够看见事件的本身,还能够透过医生的观察去看诱发事件的本质原因,没有任何结果的成因是单一的,也没能任何的处理方案是唯一要正确的,它一定是在科学与人性的合力下做出的妥协;医生确是在医院这样场所里非常重要的做决定、给予建议的重要角色,因为他们是求助者的希望。
在大城市里,急诊科几乎不会遇见有喝农药的患者,但在县级以下的地区医院,就不鲜见;我曾经有遇见过很多例,一般的低毒农药通过及时的洗胃解痉、输液处理,能够比较好的治疗;但是《第九十九个百草枯中毒者》的女孩“我听说除草剂地人没毒,喝了能有半瓶吧。我没想着死,就想气一下我男朋友”,结果呢,在没有常识和无畏赌气的情况下,送了卿卿性命;医生能做什么呢?能,就是希望家属全力配合,争取救命的机会,也只是能如此,但是之前呢?当自己的生命不得以被自己尊重的时候,就埋下了祸害的种子。“大街上一切如常,好像某个角落里的生死从来没有发生过”。
医生看透的不止是人性,或许更我们的是看清人性后,如何能够让自己更好的生活着。《长大以后就好了》有原生家庭的影响,结果会透过一个孩子在未来的人生路上的某一个端口呈现出来,有人坚持下来了走向希望和美好,也有人被困于此成为伤痛;《有病的是家长,不是孩子》“我突然想起,那天在钢琴房,阿曼还跟我说,她入院那天是弟弟的生日,一家人围着弟弟拆礼物。”;《医院里的保洁阿姨》“马阿姨叹口气说:我自己什么病我知道,我花我自己的钱,不用他们的。”;《想再多看你一眼》“房子卖了,你们到时住哪儿?娃儿落地了,没了妈难道还要没了家?”;《精神病院里的钉子户》“等我跑到那块农业作业的区域时,佟叔已经被找到了。他其实哪儿也没去,就蹲在背坡的小溪边,那地方刚好是护工站位的视线死角。”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我们生而为人的时候,应该更好的活着,更有质量而健康的活着,去感受这世间的自然和美好;毕竟,活着是非常有意义且伟大的事。